年初以来,白山市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,紧扣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主题,以农业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,以农民致富增收为核心目标,围绕参、蛙、菌、药、菜、牧、果、游八大特色产业板块,深度开发长白山特色资源,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,重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,下力气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、春耕生产等重点任务,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健康平稳发展。
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
白山市立足资源优势,大力实施“退粮进特”战略,坚持“签约、兜底、服务”保障要求,通过采取订单农业、政府补贴、保险投保“三个保底”,领导干部、党员能人、龙头企业“三个带头”,加快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。做好农业“一增一减”文章,在省定调减籽粒玉米14.95万亩的基础上,全市共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0.1万亩,超额完成省定调减任务。全市新增人参、蓝莓、黑果花楸、五味子、贝母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4.38万亩,新增大豆种植面积4.82万亩,新增饲草种植面积0.9万亩。深度开发“小品种、大产业”,在一些基础好、有前景的小品种上实现突破,打响长白山特产品牌。全力发展休闲度假、旅游观光、养生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,打造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。
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
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年行动计划,开设白山美丽乡村百村行电视宣传专栏节目和“十佳美丽乡村”评选活动,以宣促建、以评促建。投入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524.4万元,整市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。全市共创建美丽庭院2452户,已创建干净人家4532户,改造室内卫生厕所2212户。整县推进临江、抚松新农村建设,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。整镇推进三道沟镇、石人镇、四道沟镇、景山镇、仙人桥镇、十二道沟镇6个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,重点建设锦江村、仁义村、望天鹅村、七道江村等36个优势突出、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示范村。积极构建“长白山之夏”休闲、避暑、度假全域旅游节点村落,其中12个村已初步达到科学规划布局美、村容整洁环境美、创业增收生活美、乡风文明身心美的“四美”标准,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。2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共落实民生改善建设项目22个,计划总投资747.83万元,已开工建设10个,已竣工5个。
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
加快推进土地“三权分置”,整市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。目前全市已有59个乡(镇、街)、496个行政村完成土地确权测量工作,实测地块373677块,面积136.67万亩。临江、抚松、靖宇3个县(市)区已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及产权交易市场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抓好浑江区东岗村和临江市黎红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,目前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和清产核资方案制定。积极推进保险业开展支农创新,重点向特色农业倾斜。粮油作物参保覆盖面已提高到48个乡镇、377个行政村、1.3万农户。人参种植参保覆盖面已提高到11个乡镇、25个行政村。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,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已覆盖抚松、临江、长白、靖宇。
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
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,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,加快推进白山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。充分利用“科技服务下乡”活动,宣传推广绿色防控技术,引导使用生物农药、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、农家肥、有机肥等技术措施。已创建浑江区红土崖镇、抚松县万良镇2个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,重点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大力推广配方肥、缓释肥、商品有机肥,示范引领带动农民转变生产方式,提升农产品品质。对全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、农贸市场、超市、生产基地、养猪场、屠宰厂开展例行抽样监测,共抽取蔬菜、水果、食用菌3大类28个品种102个样品,抽检牲畜尿样3000多批次,监测结果表明白山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较为稳定,能够确保消费安全。主动对接“吉字头”品牌,全面加强“三品一标”认证和企业自主品牌建设,共同打造长白山区域品牌。突出抓好白山市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建设,目前已完成实验室验收和试运行工作。
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
通过“生产+加工+科技”,聚集现代生产要素,创新体制机制,重点推进吉林人参生命科技产业园、抚松县人参产业园等10个产业园区建设。积极组织抚松万良特色人参产业园、靖宇人参(农特)加工产业园、长白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个园区申报创建国家级产业园区,已通过省级初审。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在全市新培育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1户。大力发展“互联网+长白山特产”新业态,整市推进“电子商务进村工程”。目前已建设村级电子商务站483个,初步形成了“线下有实体交易市场,线上有特色长白山馆,村村有电子商务站”的特色农产品贸易格局,基本解决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“出口”,进一步推动了“互联网+”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。